注意:這是一個非專業的戲劇紀錄,僅記錄我個人的觀影經驗,並不是專業的戲劇評論。且以下的內容可能會有劇透,如果你還沒看過的話,可以先去看完再回來看這篇文章。

場域資訊

  1. 位置:台北表演藝術中心 大劇院
  2. 價位:1800元
  3. 時間:9/2(六) 14:30~17:30 (中間休息20分鐘)
  4. 主觀評價:8.5/10

簡介

這是一個關於鐵達尼號的故事,一個關於一艘偉大的船從概念設計到初航再到最終的沉沒。一開始,大家對於這艘船感到讚嘆,試圖以多種方式描述這個壯觀,龐大尺寸宛如一座漂浮的城市。在登船的時候,透過角色的對話得以了解乘客們背後的故事和背景。每一位乘客都是一個故事的主角,有人可能在這次旅行中計劃向心愛的人求婚,有人希望這趟旅程能夠拉近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距離。

當船撞上冰山時,故事變得更加戲劇化。各種人性的一面浮現,責任的推卸、恐慌的擴散,以及那些令人難忘的瞬間,揭示出人性在極端情況下的真實面貌。最終,倖存者思念著已故的摯愛,回憶著先前在碼頭上曾經對於未來充滿憧憬的場景。

個人觀感

  1. 第一次現場觀賞國外的音樂劇,這種體驗令我感到非常新奇。音樂和場景的效果都令人震撼,完美地呈現了整個故事情感的起伏,從一開始的充滿希望,到後來的緊張氛圍,彷彿讓我覺得自己就置身於那艘船上。
  2. 這部音樂劇巧妙地透過各種方式介紹角色,在開頭時的大媽(?)角色和船員,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每個角色的背景故事。劇中的巧思讓即使坐在遠處的觀眾也能夠深刻理解角色的動機和情感。
  3. 儘管整個劇情主要發生在船上,場景變化有限,但是卻巧妙地運用了這有限的空間,呈現出多種不同的情境。例如,那個用來代表不同場景的梯子,有時是登船的梯子,有時又變成了瞭望台,觀眾可以藉由角色的動作清楚地理解物件的意義。
  4. 令我很厲害的是,在劇情上竟然可以處理的這麼好,儘管觀眾對於劇情的發展有所預期,但卻又透過這種認知來讓觀眾理解另外一個層次的感受。例如,一開始因遲到而未能登船的角色,他感覺很倒楣,但觀眾知道他實際上是幸運的。又或者有人對能夠搭上這艘船感到幸運,但卻不自知這將是一場惡夢的開端。
  5. 最後,當船隻沉沒時,角色內心的掙扎、責任的推卸,以及對生命盡頭的接受。這些情感表現令人難以忘懷。

場地心得

  1. 椅子蠻舒服的,只不過腿部有點狹窄,如果有人人要過去,可能要站起來才過得去。
  2. 這次坐的位置比較偏一點,不過還是可以看到演員表情,只不過細部的動作可能就看不到了。
  3. 時間雖然稍長,但是不會累。
  4. 我的英文程度太爛,需要一直看字幕,有點影響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