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坐雲霄飛車發現白血病的這件事,從發現到結束治療|白血病紀錄
會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因為我在住院期間,會看別人在部落格分享白血病的疾病治療的日子是如何進行的。
而那些文章對於當時的我幫助很大。在住院的期間就有在構思,如果可以的話,我也希望可以分享經歷。因此,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從發現罹患白血病到接受治療的過程,希望能對與白血病的人提供一些幫助。
注意:由於本人並非醫學背景,因此相關治療及說明可能會不精確,詳細治療方式請依照醫生為準。
一、發現
18/12/02 去遊樂園玩
-
六年前,在讀研究所的時候,當時經常莫名的腰酸背痛,並且覺得身體會感覺特別的勞累,以為是運動量太少所導致的,因此想說想獨自一人去遊樂園走走路、散散心。順便解孤獨指數的成就 (前面第一到七級都已經達成 XD)
-
後來就一個人跑到遊樂園去玩雲霄飛車,平日去遊樂園非常冷清,只有零零散散的幾個遊客,有一種包場的感覺。而且幾乎遊樂設施都不用排隊,甚至可以一個人獨占遊樂設施。
-
但在回程時發現肩膀和骨頭疼痛,原本以為是玩雲霄飛車拉傷而已,所以沒有特別在意,就簡單的去骨科診所看診,並沒有放在心上。
18/12/03~18 骨科診所檢查
-
隔天去看了骨科診所,初步醫生判斷可能是「揮鞭症候群」,但為了確保起見還是照了一下 X 光,但是後來發現 X 光後發現有奇怪的陰影。
-
後來陸續也有給幾個不同的骨科醫生看,有其中一個醫生看到,認為是典型的 "多發性骨髓瘤 (MM) " 的現象,再加上症狀類似血液腫瘤方面的症狀 (例如:骨頭痛、臉色慘白),因此叫我有心理準備未來可能會比較辛苦一點,並建議我到大醫院進行檢查。但我當時還沒意識到 “未來可能會比較辛苦一點” 這句話的真實含意…
18/12/19 大醫院骨科檢查
- 後來我到彰化大醫院的骨科檢查,當醫生看到 X 光的後就走出去門診,找了另外一個醫師 (感覺是醫師的老師) 過來一起討論 (???)。接著建議我要照 CT 跟 MRI,後來就馬上安排了一週後的聖誕夜照 CT 跟跨年夜照 MRI。
18/12/24 照 CT
-
第一次做 CT 感覺不是恐懼,反而是一種新奇的感覺。剛開始需要換病人服,然後打一個稠稠的顯影劑,接著躺上機器後,印象中並不會特別被固定,幾分鐘左右就結束了,然後休息一下就可以回去了。
-
那天因為是聖誕夜,所以我一個人去跑看電影,剛好看的是《比悲傷還要悲傷的故事》,(以下有劇透)然後裡面的男主剛好也是得白血病,但是後來的結局不是很好…我個人不推薦這部 XD 。看完電影之後,開心地去吃壽司,但是完全沒意識到這是我最後一次吃生魚片的機會了…
18/12/31 照 MRI
-
做完 CT 的一週後,就馬上去照 MRI 了,MRI 也是要換衣服跟打顯影劑,不過這次躺在機器中會被固定住,並且進行時間會比 CT 長,也比 CT 還要不舒服,體感做了四十幾分鐘左右。
-
那天晚上獨自一個人在宿舍裡面,看著電視的跨年轉播,感嘆又渾渾噩噩的過了一年了,希望明年會更好,殊不知…。
19/01/04 在彰化看報告
-
先前懷疑有嚴重的疾病,因此這次有特別請家人來彰化的醫院,陪同一起去門診看報告。在看報告的時候,發現血色素 (大約 5.4 g/dL) 遠低於正常值 (13 g/dL 左右)。當時醫生很訝異的問我,為什麼這麼低的血色素還可以跟他正常的對話,並沒有任何的暈眩的狀況。
-
當時的我所在的醫院並無法治療白血病,因此被建議要轉院到其他大醫院治療。原本想說要自己搭火車南下到高雄就好,但是醫生的極力的建議與安全考量下,我被安排搭救護車前往高雄的醫學中心。在等候的過程中,記得有發生幾件事情…
-
我記得我那時還在病床上傳 Email 給上課的教授,說我可能沒辦法去考期末考了。
-
在坐救護車的同時輸了一袋的血,有請一位護理師陪同,被救護車連夜送往高雄的醫學中心的急診。
-
二、開始治療
白血病介紹
-
簡單講解一下,白血病是血液的疾病,而血液是全身都有,因此不會分期。主要可以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
淋巴性 骨髓性 急性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ALL)
↑ 我是這種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AML) 慢性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CLL)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CML) -
而 ALL 又可以分為 T 細胞跟 B 細胞造成的白血病,我主要是 B 細胞功能不正常導致的。
-
白血病是因為骨髓突然會製造一些不成熟的血球,而這些不成熟的細胞又稱為「芽細胞」,這些不正常的細胞會佔據正常細胞的位置,導致正常細胞沒辦法正常工作,因此會有貧血或免疫力低下的問題。剛開始治療的時候,會看骨髓內芽細胞比例,我當時好像大約是 75% 左右。
治療指引
-
後來被安排了一個個管師,個管師跟我提醒疾病的注意事項及給一些衛教資料。我的飲食當時被控制,基本上食物方面都不能有生的內容,並且被賦予我一個任務是讀懂英文的治療指引(TPOG ALL-2013 protocol) ,我的治療過程原則上照著這份指引進行,在這個治療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總共療程預計 140 週:
- 引導期治療 (4~10 週)
- 鞏固期治療 (8 週)
- 維持期治療 (120 週)
三、引導期治療 - 前半
時間:2019 年 1 月
頻率:4 週 (每天住院)
19/01/08 骨髓穿刺檢查
-
住院的沒幾天,就開始了第一次進行骨髓穿刺,不過進行腰椎穿刺的時候,雖然有打麻醉,但感覺超可怕的,因為完全不知道後面到底發生什麼事情,只會感受到有一根很長的針刺進來。
-
這次主要是要檢查骨髓內的狀況,並且送到別的醫院進行化驗。進行的時候要縮起來像蝦子一樣,並且會施打局部麻醉。醫生會將針從背部插入脊髓,並且抽出脊髓液,做完療程以後,需要平躺六個小時,而且因為腦脊髓液被抽走一些,當時會有頭暈的情況。在做腰椎穿刺的的時候,可以會聽一些 podcast 或音樂來轉移注意力。
19/01/09 做人工血管
-
做人工血管 (A port)
為了要更好打化療藥,因此做了人工血管。人工血管主要是在胸口皮下放入一個方便打針的基座,未來就可以透過這個基座來進行化療。在進行手術得時候,只會局部麻醉,因此我當時是清醒的。在手術的過程中會聞到電燒的味道,只不過氣味方面沒有聞到像別人說會有烤肉的味道(?),味道比較像是電蚊拍電到蚊子的味道。
裝了人工血管後,要避免做太高強度的運動,以及不要提重物。
不過裝完人工血管後,真的有感受到它的便利性,因為以往如果是插針在手背上,手背就會需要注意針是否會掉,而且手沒辦法做事情,晃動的時候會很容易痛。而人工血管就只有放針跟拿針的時候會小小痛一下,也不妨礙手部的運動。而平常把針放下去以後,身上就會多一個 port 可以注射化療藥,而不用每次都打針,過了一周才會需要換針。
印象比較深刻的事情
-
TIT:
有部分的化療藥物從脊髓注射化療藥物,因為化療藥物直接注射到體內時,會受到中樞神經系統的一個屏障阻礙,會沒辦法達到最大的效果,因此需要透過直接從脊髓給藥。所以在白血病的治療中,經常會需要做到腰椎穿刺。以為這種事情可以習慣,但是後來發現每次做還是都很緊張 XD。
-
類固醇:
剛開始吃類固醇的時候,會一直打嗝,並且睡覺的時候也會一直打嗝,非常的不舒服。並且還有引發胃痛。後來換成用注射的類固醇,狀況就比較好了,但是類固醇打多了也很容易造成胃痛和失眠,所以偶爾會到半夜才睡。
-
抽血檢查:
每兩天(每週的一、三、五)的早上五點就要抽一次血,起初抽血都會有點害怕,但到最後已經習慣這個過程了,而且知道甚麼位置抽血比較不會痛,已經非常習慣抽血的這個流程了,抽完血以後就可以繼續睡了~。
-
化療藥副作用:
- 化療藥會讓味覺改變,食物變得都很難吃,幾乎所有東西都會變苦。
- 開始掉頭髮,每天早上就會看到我的枕頭上的頭髮。
- 藥物也會把正常的血球殺掉,因此白血球、血小板和紅血球數值也會一直掉。
- 但是如果數值太低的時候,也會沒辦法做化療,必須休養一陣子或需要輸血,才能繼續進行化療。
-
食物不能吃生的:
為了避免黴菌感染,這件事滿不習慣的,因為食物都要變成全熟的,所以像是漢堡裡面的生菜不能吃,所以會感覺少一個口感,這個有點痛苦 QQ;有時候為了補血,所以會吃一些牛排,但牛排也只能吃全熟的,口感上有一定差別 QQ。堅果與水果類被建議避免食用,以免造成細菌感染。 -
護理師
連續住院一個月後,感覺整層的護理師都已經認識一輪了,而且感覺每個護理師也都認識我了,偶爾抽血和量血壓也會閒聊幾句,醫院的護理師人都很好~ -
耍廢
住院的期間,其實都提不起勁做事情,所以當沒有做治療的時候,大約是就是玩手遊和看劇,很容易提不起勁做任何事情。當時馬力歐賽車的手遊剛出,有曾經打到全球前 1000 名,但是後來就被比下去了。 -
正壓隔離病房
在治療的過程中,因為白血球的數量太低,因此有跟個管師與醫師反應是否可以住隔離病房。後來就順利被安排到隔離病房。隔離病房雖然沒有對外窗,但是廁所是獨立一間的,而且不太容易被其他病患和家屬干擾,對於習慣獨處的我還滿適合的。不過因為沒有窗戶的關係,所以對於外界的時間會無法確認,時間會被拉得很長,只能靠房間內的燈光營照出日夜的感覺,這其實也導致我租房的時候,都會要找陽光很強的地方。
四、引導期治療 - 後半
時間:2019 年 2 月
治療時間: 4 週 (每天住院)
- 這時候會再做一次骨髓穿刺,看體內的最小病菌殘留量( MRD )的狀況,依據不同的狀況,治療的方向也會不一樣 (指南上好像是這樣寫的),當時 MRD 出來的結果在 1.1 % 左右,所以被歸類到"高危險群",因此開始了第二輪的治療。
遇到過年
- 第一次在醫院過年,當時化療的時候會讓很多味道都變成苦味,以前喜歡吃的東西也都會變成很難以下嚥,那天家人帶了許多菜到醫院,但是我吃沒幾口就沒吃了,很早就休息了。過年的時候,醫院會開始關掉一些病床,護理師人數也有縮減,偶爾會看到一些不認識的護理師。
等待血球數值回升
- 每天都在期待可以出院的時間,可以出院的依據是看血球數值是否有回升,如果有回到一定的高度的時候,就可以回家,但是當時的血球數字就是無法上升,因此在醫院多住了幾天。
夢
-
不知道住在醫院時間太久,在那段期間,曾經做過了一個「美夢」,夢到我恢復健康了,開心的跟同學去吃鐵板燒,彷彿一切都沒有發生一樣。但醒來後發現還依舊躺在病房內,依舊數值無法達標,這才意識到這就是現實。
-
在醫院期間,因為為了專心療養,因此睡覺的時間變的很多。有時候,我會在夢中體驗到一些奇妙的事情,那種虛幻的快樂,與現實中的愉快感並無差別。在這些夢境中,虛幻與現實的區別似乎變得微乎其微,感覺更重要的是體驗過程本身。我開始懷疑人的存在意義根本毫無意義,或許就只是一場由激素與藥物影響著大腦的感覺…或許去感受這些感官的變化才是最重要的。
五、感染
時間:2019 年 3 月初到 3 月中
治療時間:2 週 (每天住院)
- 捱過兩個月的住院以後,終於迎來可以出院,去因此晚上去吃牛排慶祝,但是吃完牛排後,隔不到兩小時馬上開始發燒與寒顫,因此又被馬上送回急診。原本還開心地在 FB 發文說終於治療告一個段落了,結果馬上就發生感染。急診的人很多,煎熬的待過一個晚上以後,好不容易終於樓上有病床可以住。在住院期間不斷的打抗生素跟做各式各樣的檢查,在腹部切了一小塊皮膚做化驗,後來就慢慢痊癒了,但是當時到底是怎麼感染的也無從考察起了,不過又多住了兩個禮拜的醫院。
六、鞏固期治療
時間:2019年 3 月中到 6 月
治療時間: 8 週 (每兩週住院 1~2 週)
繼續治療
- 因為感染的關係,所以就直接開始在醫院做了鞏固期的治療,統計連續住院時間應該也快要超過 100 天。大約每兩週要進行一次腰椎穿刺,並且同時要打化療藥物。腰椎穿刺真的不太舒服,偶爾醫生要找脊椎的時候,針頭會碰到神經,會有突然抽一下的感覺。
MTX 化療
-
施打 MTX 藥物,會用點滴機器慢慢地將化療藥物打進去人工血管內,這個藥物不能碰到光,因此上面有放一個黑色的塑膠袋;而 MTX 都要等藥效的濃度降低以後才能出院,所以每天早上都會會期待抽血的報告,如果數值夠好的的話就可以出院了,不過常常數值都無法達到標準。
閒暇時間做的嘗試
這個階段終於可以在家比較多的時間,不過在醫院無所事事太久,久到有點可怕的的地步,真的是閒到發慌。每天起床會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在看社交軟體的時候,會看到其他人都正常的生活,有著美好的事業發展,而我被困在這個時空內。因此當時的我在家找找看有什麼兼差可以做。
-
有做過 line 的貼圖,但是銷量賣得很爛,而且會被 line 的公司大量抽成。
-
不然就是將以前拍的照片,拿去 shutterstock 上面賣,但是也沒什麼人買。每次上傳 shutterstock 的時候,都會因為拍得不夠好被退回 XD。
-
去上線上課程
接著,在家的時候開始會去找一些線上課程,當時某些電腦補習班有推線上課程,在醫院裡面上了一些基本的 AE、PR、C# 及網頁設計,只不過是稍微會操作而已。不過線上學習真的還滿方便的,住院的時候可以繼續學有興趣的東西,也算是半強迫自己要去思考和上課,不然每天看劇和治療,感覺思考速度會變遲鈍。
-
用水管組成方便在醫院使用的衣架
因為醫院的衣櫃偶爾會離很遠,所以做了一個簡易的衣架,可以隨時拆裝。這個製作也很簡單,附近的水電材料行,買一些水管跟轉接頭,然後用鋸子鋸一鋸,組起來就好了。 -
散步跟吃飯
這個時期可以在家附近走走,久違的散步過程。因為長期待在醫院,沒有都幾乎沒有出去接觸太陽,演變成我現在出門的時候,如果天氣很好的時候,會故意去曬太陽,而不是躲在陰影處,偶爾平日也可在家附近沒什麼人的咖啡廳或餐廳待著。這段期間,感覺人生像是被暫停了一樣,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慢慢想未來的規劃。不管是好的方面或壞的方面,其實都有思考過。
七、維持期治療
時間:2019 年 6 月到 2021 年 10 月
治療時間:120 週 (每週回去門診一次,會慢慢遞減。)
維持期的期間,回診頻率大約是每週診一次,並且不再需要長期住院。
用藥
-
這個階段主要以口服藥(6-MP)為主,每週要回門診一天,門診看完會要去打化療藥( MTX ),然後每個月要吃一個禮拜的類固醇。後來會慢慢降低回診與用藥的頻率
-
在大量食用類固醇時,感受到幾個副作用:
- 感覺思考上面會變得比較 ㄎㄧㄤ 一點,無法馬上思考事情,思考時間需要長一點,容易有衝動型消費行為。
(這個行為讓我想到 2020 年,川普因為新冠肺炎的關係,吃了類固醇後,會開始瘋狂發 Twitter ) - 不過身體會完全不會痛,所以也會有一點飄飄的感覺,但是四肢很容易無力。
- 食慾有變好的感覺,但會容易胃痛。
- 精神變好,但容易失眠,而且容易想東想西的。
- 會容易打嗝和抽筋。
- 用完類固醇的確會有圓月臉的感覺(皮膚感覺會變好),不過停藥後一陣子就會消回來了。(可以參考下圖)
- 感覺思考上面會變得比較 ㄎㄧㄤ 一點,無法馬上思考事情,思考時間需要長一點,容易有衝動型消費行為。
-
而戒斷類固醇也會有其他副作用,因此會需要慢慢降低用量
- 骨頭會開始痠痛。
做點小專案
-
用 ESP8266 做一個可以接收網路天氣及股票狀況的小裝置。
-
透過 attiny85 和 C# 做一個可以改變燈光及按鍵小鍵盤。
- 為了製作這個裝置,因此去學習如何畫電路板,然後請工廠幫忙加工電路板,接著透過 attiny 85 的 V-USB 功能來達到模擬鍵盤的功能,並且還要搭配上 RGB 燈光效果。
-
準備教師檢定跟高普考
-
當時在家時間太多了,因此開始規劃未來可以做什麼,因此嘗試準備教師檢定與同時準備教育行政的高普考,但是當時離教檢只剩兩個月,所以就同時準備這兩個考試。
-
高普考準備的時候,是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抱持著考考看的心態,所以才匆促的準備兩個月而已。不過在讀教育哲學的時候,發現教育哲學其實滿有趣的,因為了解到會有不同人對於這個世界更高層次的認識,或是看到不同人對於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詮釋方式,當時讀到有點入迷,有時候會開始自言自語 (不太確定跟類固醇有沒有關係 XD)。
-
八、治療結束
分享一部 TED 演講
-
先分享一個我滿喜歡的 TED 演講,Suleika Jaouad 的 What almost dying taught me about living,這個演講是演講者說明自己的白血病治療期間與治癒後經歷。在其中提到她經過白血病康復後,然後呢?她發現自己在痊癒後其實更加困惑和迷失,並感到社會對於癌症幸存者的英雄化觀念是不真實和危險的。在她治癒後,她發現自己需要重新定義生活,並努力適應身體和心理上的變化。
- 在我身上也有類似的感觸,那是一種對於自我身分矛盾,並且會想要符合社會預設給"英雄"的價值觀,但又與自身的想法相違背。因此我開始適應治癒後的生活,慢慢的恢復「日常」生活,因此選擇先回到研究所接觸「外面的世界」,而不是直接尋找工作。
20/09/01 回研究所
-
雖然我回到研究所,每周會需要坐五小時的台鐵,從彰化到高雄來回,並且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一年多。但我覺得這段時間過得非常充實。而且在研究所的期間,我遇到了一群很棒的夥伴和教授,感謝他們理解我的狀況,並在各方面給予我許多幫助與學習。
21/10/29 結束療程
-
經過將近一千多天 ( 1030天 ) 的治療,終於正式結束了。為了要打出這篇文章,回首過去看這些發生的事情,有時候會滿意外當時到底是怎麼撐過這些日子的,過去真的發生了許多的事情。感謝朋友的鼓勵與家人的陪伴。最後,想要感謝父親,在我得白血病的這段期間,給予的照顧。
-
從這天開始就不用吃任何藥物,接下來只需要定期追蹤,需要定期回去抽血檢查跟沖人工血管就可以了,接下來會逐步減少回診的頻率,從每周回診,到每個月回診,在到現在的每三個月回診。
22/04/28 開始工作
-
時間回到畢業前的十二月,當時論文寫得差不多了。當時已經在思考未來想要找什麼工作,因此有去報考高普考。高普考考完第二科的時候,就已經覺得考不上了,因此在考試間的空閒時間,開始無聊拿起手機在求職網站找工作,後來在上面找了一個做科學教育相關的非營利組織,且需要動手能力比較強的工作,當時看就覺得滿適合這份工作,因此在過年後,馬上送履歷過去,經過幾次的面試後,就順利的拿到 offer。今年已經工作第二年了,就目前來說,雖然偶爾會有一些挑戰,我算還滿喜歡這份工作的,而且在過程中陸陸續續完成一些專案滿有成就感的。
23/09/12 回到一切的起點
-
去年我再次一個人回到遊樂園玩,在前往的路程中,看見熟悉的畫面,斗六車站依舊還是維持五年前的樣子,我想像著當年去的遊樂園的心情,根本不會預期到未來會發生這麼多事情,這些經歷完全改變了我的人生方向。在生病的期間,描繪了許多對於未來人生的想像與規劃,而這些想像似乎有慢慢的逐步實現。
-
有時候我仍然感到害怕,擔心是否有一天會突然醒來,發現一切都只是場「美夢」。後來決定即使這是場夢,也要開心地走過。或許我已經像是《少女終末旅行》中所說的,已經跟學會「絕望」成為朋友了吧!